第(1/3)页 菩提寺。 悟通和尚跪在佛像面前。 不断诵念着经文。 在他身边,同样是一个容颜苍老的僧人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经文念诵之声渐渐平息。 大殿内,只有悟通和尚敲击木鱼的声音。 老和尚睁开了眼睛,一声长叹,在大殿内响起: “悟通,你的心乱了!” 敲击木鱼的声音停止。 悟通和尚呆呆的看着地面。 他须发皆白。 手也有些颤抖。 “弟子八岁出家,一直以来,精修佛法,以慈悲为初心,不愿伤蝼蚁之命,不愿入凡尘之中。 百年回首,却发现不过庸碌之辈,此次下山,弟子从那叶枭身上,见修罗手段,却亦见大慈悲心肠。 弟子以慈悲为心,却只修弟子一身,而他之慈悲,却欲度众生! 每每回想起此人,弟子不可避免的心神动乱!” 思考人生,思考哲理,对很多人来说,是没有意义的。 比如普通百姓,大多数人,所求之事,不过是生活富足。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,对大部分百姓而言,本身是一种荒诞的命题。 但是对这些佛修,则是不同! 他们需要完善自己的心境。 完善自己的本心! 从而能够让他们在佛道理念中,有更加精深之领悟。 好比悟通和尚。 对他而言,什么是真正的慈悲,这个问题,很重要! 他一生所求,便是慈悲为怀,便是普度众生。 不杀,为善。 在他的想法中,根深蒂固。 好比那句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 杀人者,一日悔悟,便该原谅。 在佛学思想之中,便是这个道理。 所以悟通和尚,一直觉得,杀人,其实是不对的。 对于叶枭这般执掌大军之人,更是没有什么好印象。 可是那一日,当叶枭得到庄严菩提经的认可,他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,但是内心却大受震撼。 这是不是说明,叶枭所思所想,更加符合慈悲之意? 而随着他这一路,遭遇各种推诿,他豁然发现。 只要他还在世俗的律法之中。 只要他守规守矩。 只要他没有打破规则,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觉悟。 那寻求公理与正义,是无比的艰难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