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吕鹏听闻这个消息,心情十分高兴,也不规训子嗣了,连忙要求宫人准备车马,自己要去亲自迎接。 这位齐国太子, 是吕鹏最疼爱的子嗣,其本身也拥有着足够的治国天赋。 在武帝去世后,吕鹏派遣太子去往中原进行悼念,并且对新君表示恭贺,以彰显齐国的柔顺。 只是在返回的路上,船只多遇风雨。 齐太子恐惧翻船丧命,便折返长安,在那里客串了几年的“遣汉使”。 等到今年风和雨顺,海水平静,这才重新启程。 他带回了中原贤人新开发出来的工具和耕耘技术,好促进齐国土地的开拓。 除此之外,他还收集了许多消息,以便让位于诸夏世界东部边缘的齐国,能够及时了解到天下的变动,而不至于被海域阻隔了耳目。 他告诉自己的父亲,“去年秦、夏的使者又来到了长安。” “秦国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但夏国却有了衰颓的预兆。” 一个国家的精气神如何,是可以从其派往他国的使者身上,得以窥见的。 就像如今的汉使—— 大汉初立的时候,汉使去往其他国家,还知道“小心谨慎”这四个字的写法,还有记录出使心得的习惯。 但到了眼下,汉使已经不是一般的使者了! 他是去其他小国,给那里的国主当爹,恩赐如山父爱的! 而且愿意将国主视为儿子的,还是心地善良的汉使。 若遇上游侠浪荡子出身的汉使,那小国之主在他们面前,得跟畜牲共享地位,几乎卑微到泥土里去! 当然了, 对待同为诸夏的齐国,汉使们还讲点面子,不至于这么无礼放纵。 对蛮夷,自有蛮夷的态度, 对君子,自有君子的礼节。 这样的做法,是非常公平公正的。 毕竟, 若用君子的温润平和,去跟蛮夷交流,后者只会觉得前者软弱可欺。 在这方面,生长在域外的秦国,已经感受太多次了。 “秦国的使者就像父亲描述的那样,有些粗野,举止之间却不失我诸夏的风采,在大汉皇帝面前,姿态十分端正,目光没有任何偏移。” “他说起秦国现状,列举近来成就时,面上有掩饰不住的傲气。” “但夏国的使者,却显得有些畏缩,说起夏国的情况时,总忍不住皱眉,而且它的成就还停留在几十年前,并没有新的进展。” 被皇帝召去,享受诸夏美好团圆时光的齐太子旁观了这一切,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。 吕鹏听了,发出一声叹息。 他想起了田齐的故事。 “难道一个国家的稳定,只能持续百年吗?” “即便平和如夏国,也避免不了动乱的发生吗?” 姜齐的社稷,又能持续多久呢? 他怀抱着这样的忧虑,回到后宫之中,又举起一面铜镜照了照自己的模样。 里面的人面容苍老,头发在时光残忍的剪裁之下,变得枯白稀疏。 一点也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