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家人死在戎狄手里。 说他们和戎狄不共戴天完全不为过。 所以他们在拿到李大人这封认罪书的时候,怒不可遏。 当场大骂徐安义不配为君。 尤其是被徐安义卖给戎狄的那几个州城。 其中的将领更是当场怒摔茶盏。 让傅泽启的人往回带话。 从此以后,他们唯战王马首是瞻。 当然,也有部分将领对这份认罪书持怀疑态度。 猜疑这份认罪书也许是战王为实现自己野心伪造的借口。 哪有君王会那手中国土去跟敌人交易。 难道他不怕遗臭万年吗? 但是当他们看到徐安义和戎狄之前来往的信件。 以及李大人的亲口证言之后。 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。 事实狠狠给了他们一耳光。 世界上真有主动卖国的君王。 再加上胡将军也在旁为大家介绍了灵州的惨剧。 他们自然不想步灵州的后尘。 边境子民何止百万。 徐安义不懂军事,以为他只是给了戎狄几个州城而已。 除了那几州的百姓之外,对边境影响并不大。 可他不知道的是。 一旦戎狄将那几州拿在手里,就在大魏西北边境扎进了一颗钉子。 随时可以对周边城镇发起进攻。 切断他们的后路。 想围想打都在他们一念之间。 可以说戎狄掐住了整个西北防线的咽喉。 虽然他们常年征战,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。 但是他们也不想死得这么冤枉啊。 再说了,徐安义远在京都,天高皇帝远。 从来也没有亲眼见过戎狄肆虐百姓的惨状。 那里能切身体会沦陷州城百姓的绝望。 他们可不想自己辛苦守卫的百姓,被戎狄肆意屠杀。 也不想自己的妻儿被戎狄凌辱。 更不想国土沦陷,山河破碎。 于是,他们在确认了事情真实性之后。 几乎都倒向了傅泽启。 毕竟傅泽启常年在边境作战,行事作风他们都了解。 外能抵御戎狄,内能获得百姓爱戴。 将边境军民的命运交到他手里。 比交给徐安义靠谱多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