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拎起空桶,利落地走到旁边的付款窗口,领到了一块八毛二分钱。 纸币带着油墨和鱼腥混合的味道,皱巴巴的,却实实在在。 虽然过程有点波折,但最终价格比收购员最初的报价高出了一大截。 黄阿渔小心地把钱揣进内兜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 这一块八毛二,加上之前卖海货剩下的本钱,足够支撑他们初步的试验了。 花螺的调味,自制潜水镜的防水性,他都做了最坏的打算。 没有想过能一次就成功,需要一些资金来支持他们的试错。 “第一次,不能贪多。”黄阿渔暗自思忖,“调料先买最小份的,够做一些螺壳试试味就行。” 想着想着,他已经走到了村口的老榕树下。 远远就看见陈向阳和刘卫红正蹲在树荫底下,脚边放着几个袋子,正伸着脖子朝这边张望。一看到他,两人立刻跳了起来,快步迎上前。 “阿渔!怎么样?卖了吗?”陈向阳性子急,抢着问道。 “卖了。”黄阿渔拍拍鼓囊的内兜,脸上露出笑容,“一块八毛二。” “这么多!”刘卫红惊喜地叫道,随即又关心起同伴的脚,“卫红,你脚没事了吧?” “没事了,走路利索多了!”刘卫红跺了跺脚示意。 黄阿渔看向他们脚边的袋子:“东西都找齐了?” “齐了齐了!”陈向阳兴奋地弯腰扒拉袋子,“你看,花椒、八角、干辣椒、粗盐,按你写的单子买的,每样都只买了一两,粗盐买了一斤。花了六毛六分。还剩下三毛四!”他先把买调料剩的钱递给黄阿渔。 现在的香料也算常见,在供销社就能找到。 刘卫红也提起自己找来的材料。 “桐油从我大伯家匀了一小瓶,没要钱,说咱们用完了瓶子还他就行。石灰是自家修墙剩的刮了一点。破渔网线是从码头修船佬那儿捡的,没花钱。” 说罢把一块钱还给了黄阿渔。 “走!回家!趁天没黑透,咱们先把第一锅‘盐焗香螺’做出来试试!” 第(2/3)页